俞敏洪关于“中国堕落是因为中国女人堕落”的言论引起了一片炸锅。

  一开始我担心是被媒体断章取义了,但是看了他后来的解释和致歉,我感觉媒体没有曲解,他表达的确实就是这个意思。

我认为他的这番话确实欠妥,不仅论据是不充分的,且论证过程也是缺乏逻辑的。我认为他的这番话确实欠妥,不仅论据是不充分的,且论证过程也是缺乏逻辑的。

  一开始有人对我说,他的年龄放在那里,受到时代的局限性,价值观和我们不同也是正常的,但是鹿sama的一番话让我深以为然。

  她说:“说到价值观的不同,我父亲是一个非常老派的、保守的传统男性,他绝对无法接受‘女人挣钱养家,男人貌美如花’这种家庭模式,用我们的价值观来衡量,他是直男癌无疑了。

  但我记得我们曾经看某电视剧,讲述清末民初的一个封建大家庭,少爷爱上青楼女,为她赎身娶进家门,青楼女努力融入却始终遭到排挤。后来在豪门宅斗和家国时局动荡之下,大家族也从兴盛走向了衰败。当时我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坐在沙发上讨论说,‘妓女都领进门了,这个家还能好吗?这种女人真真是扫把星。’

  一直不发表意见的我爹却开口说:‘她其实是个可怜人,并不是扫把星;她一直被命运玩弄,但是她从来没有作弄过别人。’”

  鹿sama的这番话让我一下子明白,价值观会有时代的烙印,但是一个人选择何种归因方式的逻辑却未必。所以,我想先抛开其价值观的政治正确性问题,就俞敏洪的原话讨论一下他的这番话为何缺乏逻辑。

  偷换概念、错误归因及内隐歧视

  俞敏洪开始说“女人堕落,只看钱不看人品,男人为了迎合女人,就也只一味挣钱不顾良心”;在后来的解释中又说,他想表达的其实是“母亲强则少年强,少年强则国家强,因此女性强则国家强”。

  后面这句话的逻辑乍一看是没有问题的,但并不能让老俞自圆其说。

  因为首先,母亲与少年之间的关系,并不等同于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关系,也不等同于女性与国家之间的关系。对于一个未成年少年来说,处于他亲密关系核心圈的监护者(第一位就是母亲)对他的成长自然是起着决定性作用,所以说“母亲强则少年强”是没问题的;但一个成年男性是否爱赚钱,是否讲良心,是由他自己负责,并不由女性决定,说“女性堕落则男性堕落”是没有说服力的。

图片来源:pexels图片来源:pexels

  俞敏洪这么说,其实在错误归因给女性的同时也矮化了男性,说得好像男性无法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负责,而是像巨婴一般要由女人来把控前途一样;而一个国家是欣欣向荣还是腐朽堕落,也是整个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,并不由某类群体单方面决定。所以老俞在这里有点偷换概念了。

  其次,“少年强则中国强”这句话,其实表达的是——少年强是中国强的必要不充分条件,而非充分不必要或充要条件。自然,少年强是中国强必不可少的条件,但是中国强不强,并不完全由少年来左右。比如大清朝完犊子的时候,中国的少年们就都不强吗?

  老俞如果当日说的不是“中国的堕落都是因为中国女人堕落”,而是说“中国的富强民主都是因为中国女人境界高”,那么大概不会引起如此大的愤怒反感,甚至还会有很多人跟着叫好。因为是好话,人们就容易不去深究其中的逻辑漏洞。但即便是好话,后者也和前者一样有失公允:前者属于无脑黑,后者属于无脑吹。

  如果国家的繁荣或堕落只由女人和孩子的思想觉悟来决定,那国家还大力反腐倡廉做什么?

  俞敏洪举的例子,其实和之前的红颜祸水论、娘炮祸国论很相似,我认为基本都属于男性甩锅的一种言论,体现的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基于性别的归因双标(sex-based double standard) ——即当一件不好的事情(例如大唐要完)发生在男性身上时,人们一般会做外归因,而不会做内归因:“从此君王不早朝啊,妖妃祸国殃民啊,所以杨贵妃不杀不行啊”;但如果不好的事情(例如大清要完)发生在女性身上时,人们的归因风格则往往会变成内归因:“垂帘听政啊,牝鸡司晨啊,所以女人到底是难成大事啊!”

  而这种错误归因(或者说归因双标)的背后,体现的是一种内隐歧视。当然,这是一种比较容易分辨的性别歧视——即直接的消极评价和贬低。

  但其实,不光贬低性的内容是性别歧视,有时一些看似正面的、夸奖的内容也一样可能代表了一种歧视。比如俞敏洪后来道歉说“母亲强则少年强,女性强则中国强”,这个解释暗含的逻辑是“女性在国家中的角色,就和母亲在育儿中的角色一样”,他的内隐逻辑里还是将女性价值完全固定在了相夫教子的角色里,而忽视了现代社会中女性身份的多元化。

  因果倒置

  首先,我不否认女性素质(其实男性素质也是)与社会风气之间存在相关性,但我觉得这样的因果关系值得商榷。

  前天在灰机上我刚好看到一篇刚刚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刊(PNAS)上的文章,这篇文章探讨了女性在社交媒体上的“性化”(sexualization,即过分展现自己性感妩媚的身体形象)的原因。

  作者们通过分析来自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女性“性化”指数,发现女性“性化”与该地区的经济平等状况呈负相关——即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的地区,女性越容易出现“性化”现象,其可能原因与同性间的竞争行为加剧相关。

  贫富差距越大的地区,女性就越倾向于通过取悦男性、进入婚姻等方式来争取利益最大化,故而需要增加性吸引力来提升自己在择偶中的竞争力。在这些贫富差距较大的地区,女性地位往往也不高,她们有何等本事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?反而是国家和时代才是左右女性命运的主要原因。

  同理,一些女性愿意嫁给“有钱却没良心”的男人,一定也是某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利益导向下出现的现象。但究竟是这些女性的堕落导致了社会风气堕落,还是社会风气的堕落导致了这些女性堕落呢?

  以偏概全

  不可否认这个社会上有一部分女性确实是“只看重钱不看重人品”的。比如某大佬带着妻儿出差美国却与别的女性发生了肯定不道德、可能还违法的事情之后(是否性侵现在尚无定论,但是发生关系既遂,婚内出轨已经是警方盖章的事实),然而某某妹妹却表示,一家人就是要齐齐整整,“惟愿守得云开见月明”。俞敏洪想批评的,可能也是这一类女性。

  但是如果因此就得出“中国女性都是看重钱不看重人品”的结论,却是有失公允的。首先你没有取样,其次你没有调查,并没有数据证明近7亿中国女性里,究竟有百分之多少的女性是持有这样的择偶观。只不过因为某某妹妹等女性是公众人物,扩大了影响,让人产生了“这种女性很多”的错觉,这在心理学上叫做“锚定效应”。

 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确实女性在择偶时会相对更愿意考虑男性的社会资源,而另一方面,男性在择偶中也确实更愿意尽力展现经济实力。

  因为女性传递基因所承担的成本和风险都是远高于男性的。因此在生育策略上,女性会更保守:一定要找到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才会考虑进入怀孕周期。在这个衡量“是否值得托付终身”的标准中,经济因素肯定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,这关系到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质量。

  但女性真的都愿意找“只有钱而没有良心”的配偶吗?

  实证研究显示事实并不是这样的。如果配偶只有钱而没有良心,女性和孩子同样面临着失去生存资源的高风险。“人品”和“经济实力”在女性择偶过程中实则是两个并列重要的考虑因素。有研究就发现,女性在寻找长期伴侣(结婚对象)时,会更看重男性是否具有温柔、体贴、细心等特质,因为牵涉到照顾孩子之类的工作。

  再说,现在很多女性已经不再以男人和婚姻为终点了,而市面上既没良心也没钱的男人也多的是。

  而且,认为男人都会为了迎合女人去赚钱,也是以偏概全的。还有那么多铮铮铁骨的单身狗呢?他们不为迎合任何人而活,那他们的好与坏又是谁来决定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