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该如何获取信息?
2019-01-08 10:23:37 创事记 互联网
一
微信推了一个“好看”——看一看的子功能。
它基本上的原理是:当你的微信好友点击公号文章右下好看时,就会进入到你视野(嗯,信息流)。
后来经过一些建议和意见,有些所谓的微信好友的好看,你是可以屏蔽的。这个人出于种种原因,你不方便拉黑,但你对ta的阅读品味,实在不敢恭维。
好看的本质是另外一种朋友圈。在朋友圈,你的微信好友转发,会成为你信息流的一部分。而好看,则是你的微信好友点击好看,会成为信息流的一部分。
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件事:你的好友正在成为你的议程设置者?
再进一步,你手上是有一个开关的:不看ta的朋友圈/ta的好看。
所以,好看和朋友圈一样,都是一种社交分发。
二
在我个人看来,社交分发,和算法推荐,都不应该成为一个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。
你当然可以没事刷一刷,但如果就依赖其中一种,你的大脑,可能会出问题。
大体上是这么一句话:严重依赖社交分发的人,信息茧房的可能性会偏高。严重依赖算法推荐的人,视野狭窄的可能性会偏高。
请注意,信息茧房和视野狭窄不是一回事。信息茧房的同义词是观点极化,视野狭窄嘛,就很容易理解了。
背后的原理在于:当你发现一个人所谓阅读品味不高时,其实大多数情况下,只是ta觉得的好看或者转发,立场和你大相径庭罢了。
而算法推荐,集中深挖你的兴趣点,某天关心了一下股市就三天两头给你看股评文章,调教起来费时费力。
这两种信息分发的机制,都有其弊端。结合起来用一用,倒是可以接受。算法不会管你立场如何,社交不会管你兴趣如何,对一个人来说,算是有了中庸平和之道。
但这远远不够。
三
我曾经花钱订阅过财新的东西,后来它涨价了,我有点嫌贵,就弃订了。
但随后的一段时间里,我意识到我这个行为是错的,所以我又花巨资订回了财新。
为什么要这么做?
英国一个哲学家怀特黑德这么说过——不是伪名人名言:
“文明的进步,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。”
很遗憾,内容创业蜂拥而起后,你不假思索就可以信的文字却越来越少了——这无关社交分发或算法推荐,因为它们并不负责鉴定信息真假。邮差的kpi里是没有这项的。
鉴定一个信息是真是假,是有成本的,在今天,成本还极其巨大。
这个世界,能让你无脑信的东西实在太少了。
我不是说财新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百分百无脑信,但它可以无脑信的比例相比同行高,大概不差。
再说一遍,有可能信息是免费的,但鉴别信息真假,是要钱的。而读了一个假信息,是要支付时间成本的。再加上人类有先入为主的特点,要洗掉假信息的印象,又是需要支付成本的。
一年花个几百块买个无脑信,不贵。
四
这两年,我越来越复古,成为媒体原生App的爱好者。
(考虑到最近某个新闻,有些App不能让你们看到)
媒体App依然有一种“编辑认为这应该让你看”的议程设置方式。这种方式很古老很传统,但可能是我年纪大了的缘故吧,我越来越发现这种古老传统的方式,对我而言,非常有效。
什么东西值得看看——这件事也很有价值。在这件事上,算法也好朋友也好,都未必比专业的知名媒体编辑来得可靠。
同样的,节省时间。
当然,很多媒体原生App都有自己的各种号,我只是更偏好于App罢了。
公号体量受限,对于比较大型的媒体来说,承载不够。
另外,最近鄙人二世这件事,越发坚定了不可all in wechat的决心。
五
嗯,我相信你们看到了第一个目录夹:知识付费。
我不是知识付费的狂热爱好者,但我对时下就知识付费的某些批评,相当不以为然。
我来告诉各位我都付了一些什么钱。
在豆瓣上,我有一个付费栏目(其实是朋友送我的,但我想即便不送,我也会买):哲学闪耀时。出品人,人大哲学院的雷思温老师。
在得到上,我免费听了阿里曾鸣的智能商业20讲,付费买了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、王煜全的前哨(由于二世的原因,我原来用微信登录的账号,课都没了,幸好我有梁宁课程的pdf——不要问我要,我不会给的)。
知乎我只是归个类,放在知识目录夹里,倒没花过钱。
至于那个混沌,看了一些免费内容,还没花钱。
所以,我投入过三个付费栏目,我完全不觉得,我和权健的消费者,有什么可比性。
其实,知识付费这事,和出版业是非常类似的。
六
曾鸣教授把他的智能商业20讲,后来攒了一本书,我只是一直在等电子版。kindle版一出我一定会买。梁宁要是搞本电子版产品思维,我一样掏钱。
你仔细想想就明白,一套知识付费课程,其实就是一本书的制作过程。当然,我承认,知识付费可能比一本书贵。但我一向以为,你要去港台英美晃晃,你才晓得,什么叫书很贵。
如果说知识付费就是贩卖焦虑,就是什么保健品薅羊毛,买的人都是无知人群,好的,整个出版业都罪大恶极百死莫赎。
根据你个人的情况,买一点知识付费栏目,没什么不好的。
这和买本书的道理差不多。
对了,你也不要一听到“书”这个字,立马肃然起敬。它没那么高大上。中国一年几十万种图书,你以为都是金子么?
纯靠读书就能改变命运的,如果你知道“知行合一”的话,就晓得这不靠谱。纯读书大比例情况下,最后就一书呆子罢了。
但不读书就能改变命运,这个时代,恐怕也越来越少了。
七
信息这件事,随着信息爆炸,总体上变得越来越不值钱。
但从一大堆信息里“挑拣”出一些,这个挑拣,就是值钱的。而且随着信息越来越多,这个值钱会变得越来越值钱。
我并不是说可以把社交分发和算法推荐都扔了,我也没说大家以后都去付费看东西。但你要估量你的时间。
说一句极端的,钱没了可以赚。这一秒没了,就永远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