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卡子村风光)

来到乌蒙山腹地的昭通市昭阳区守望回族乡卡子村,驻村干部旷正中以脚步丈量民情,用行动书写担当。他是中国建材集团派驻的挂职副乡长、驻村工作队长兼卡子村第一书记旷正中。这是他第二次参加驻村帮扶工作,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从江淮大地到云贵高原,跨越千里,以“红色引擎”激活乡村发展动能,用产业之笔绘就共同富裕画卷,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云岭深处绚丽绽放。

一、 党建引领:筑牢乡村振兴“主心骨”

“班子强,乡村兴;组织活,百姓富。”面对多民族聚居、治理复杂的万人村,旷正中深知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“根”与“魂”。驻村伊始,他便将组织振兴作为“头号工程”。强筋骨:推行“三会一课”夜间模式,用“故事党课”让党史教育接地气;牵线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公司武汉建材院与村党组织共建,引入央企党建经验;带领基层干部赴江浙沪“取经”,开阔发展视野。聚民心:挖掘解放军四十三师解放昭通的红色资源,打造八仙营党史教育基地;邀请革命老兵口述历史,以红色血脉凝聚各族群众。两年间,9名驻村干部获评优秀,基层党组织焕发新生机。

(老战士马玉树讲战斗故事)

二、产业破题:蹚出共同富裕“新路径”

面对人均耕地不足、产业基础薄弱的困境,旷正中化身“产业军师”,打出组合拳。牛产业“链式”发展:依托回族群众养殖传统,构建“品种改良+饲草加工+交易市场”全链条。建成冷配改良点,年改良肉牛1200头;推动青贮饲料规模化利用,带动2000余户养殖,户均增收超3000元。新能源“借风迎光”:活用山区风光资源,协调中国建材旗下企业中材节能考察风电、光伏项目,为绿色能源开发埋下伏笔。特色品牌“出山入市”:借力集团“禾苞蛋”电商平台,推动昭通苹果、小肉串走向全国;打造红泥闸农业园“产销一体”模式,让农产品身价倍增。

(走访肉牛养殖户)

三、民生为要:织密幸福生活“保障网”

从“橄榄绿”到“驻村红”,旷正中始终将百姓冷暖系心间。教育托举希望:个人捐资10万余元长期资助3名孤儿求学;争取集团善建奖学金,惠及25名寒门学子;改造3所幼儿园,破解“入园难”。健康守护生命:为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袁菲霞奔走筹款20万元,协调北京专家救治,让瘫痪女孩重拾生活希望。兜底保障民生:建立“企业+红十字会+村委”帮扶机制,为特困学生发放月补助;落实残疾人政策资金600万元,把服务送到炕头。

(救助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袁菲霞)

四、善建初心:书写“山海情”

(督促检查段家石桥水厂项目建设)

作为中国建材集团帮扶使者,旷正中架起“山与海”的桥梁。项目攻坚:全程督导3600万元帮扶项目落地,建成幼儿园、水厂、苹果交易市场,惠及万名群众。科技赋能:引入集团“善建课堂”教育帮扶,开展基层干部数字化培训,培育乡村振兴“新农人”。 传播力量:撰写《“牛乡”致富密码》等案例,获农业农村部推广;讲述脱贫故事引来东莞企业助学,让社会力量看见乡村蝶变。

从抗洪英雄到乡村振兴先锋,他二十年如一日赡养孤寡老人的“公德标兵”,他用25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党员的初心。正如他所言:“乡村振兴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我们要让每个群众都成为答卷人,共享时代发展的红利。”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,一幅产业兴、百姓富、民族亲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。